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的浴室設計很精巧,雖然不大但也不會感到不好使用。但是回到台灣卻沒有看見有人在用這類的產品?是台灣不適合用嗎?
我們就分幾個不同面相來討論「如何裝一個日式浴室?日式浴室有沒有空間限制?」
整體浴室(Unit Bathroom)的起源
「整體浴室(Unit Bathroom)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64 年的東京奧運。當初為能夠兼顧高品質並快速完成大量運動員公寓以及飯店的建造,日本政府成立了一個專案團隊來研發新式的浴室建築技術,由日立化學(現為:Housetec)和東洋陶瓷(現為:TOTO)這兩家合作開發出一個叫做「囊」的產品。為了節省內部裝潢工程耗費之勞動力,整個產品以 FRP 材料製造,並以模具生產一體式衛浴設備。主要參與開發的兩家公司透過方便搬運和安裝的整體浴室,將傳統浴室工程從「一個月」縮短到「幾個小時」。
事實上,在新大谷飯店工程中,所有房間(超過1,000 個房間)全都安裝整體浴室,只花了三個半月即完成。後來這兩家公司也成立新的部門單位做整體浴室,目前日本的整體浴室使用率高達 98% 以上。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衛浴設計都很乾淨且一致。
日本人的洗浴文化
時代的演變、材料的進步也帶動當初的「囊」到現在已經是走在時代尖端了,因著建築材料的進化,現在的整體浴室也廣為日本大眾所接受。
在日本,一般衛浴會分為乾區(就是單獨馬桶、小洗手台區)以及溼區(浴缸、坐式淋浴區)。與台灣不同的是,馬桶是在另一個空間。如果腦海中沒有這樣的空間概念,可以回想一下哆啦 A 夢(小叮噹)的大雄家的格局(如下圖)。
大雄家雖然只有一間浴室,但分為三個小區域,分別是浴室入口的盥洗區(洗手台、浴櫃組),左側為溼區(浴缸),右側為乾區(馬桶),使全家人使用上更為便利。
另外,一般日式住宅也會將洗衣機放在浴缸同一個區域,可以將盥洗前換下來的髒衣物直接丟進洗衣機。
現代整體浴室有更多選擇
整體浴室(Unit Bathroom)用一體化防水底盤、壁板、頂蓋所構成的整體結構,並加入衛浴設備、浴缸、龍頭、花灑等配件融為一體,不僅節省空間,更能讓環境保持乾淨以及易於清潔衛生。
日本因為緯度高,氣溫低,所以會有保溫泡澡水的需求。通常會在浴缸側邊的空間安裝一組可以循環加熱的系統,使浴缸內的水可以一直維持溫度,同時也因為日本習俗常會家人輪流泡澡,浴缸的水也一定要能一直維持穩定的溫度。
整體浴室(Unit Bathroom)是用複合式材料所組合而成,不論防水性、耐用度甚至是保溫功能,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評價。而且一體式的設計及製作,縫隙較磁磚少,不僅清潔方便,更不容易發生漏水、滲水的問題。也因為一體式的設計,相當節省空間,建造整體浴室相較於傳統泥作浴室施工的施工期縮短數十倍,讓台灣許多屋主紛紛將雅房改裝為套房,可以更容易出租。
整體浴室的建造要點
建造整體浴室,應該注意以下兩點
- 結構設計:台灣處於地震帶,所以整體浴室應是以輕鋼構與牆板共構成為一體的單位,即使地震也不會擔心結構不穩。
- 預留管線空間:在規劃整體浴室的時候,室內要預留排汙水與排廢水的管路與管道間,依照需求與現場環境可以設計為「同層排水」或是「異層排水」,這樣排水的時候也不易產生噪音。
衛全建材的師傅具有各種客製化的乾式施工經驗,保證能滿足您的需求。
立刻點擊左下方的 Line 官方帳號或是搜尋官方帳號 @odl8730l 請專人為您服務!